陈杰:那些看不见的威胁却是深渊
2019年12月23日 18:06
陈杰以《俯瞰污染的大地》《悬崖村的变迁》参加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这两个项目同时入围,又同时进入终评的两轮评选。最终,《俯瞰污染的大地》获奖,《悬崖村的变迁》获提名奖。
尽管在评选过程中,关于陈杰的讨论,五位评委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可以确定的是,单就作品本身而言,陈杰的两个项目获得所有评委的一致认可。
获奖感言
照片背后
很荣幸我选送的两组作品一获奖,一提名。
尤其是关于揭示西部环境问题的《俯瞰污染的大地》这组图片,因为涉及的领域相对敏感,能够获奖,令我鼓舞。
另外,参与这个奖,一是源于我对侯登科先生的敬意,二是我近年一直致力于通过纪实影像调查来干预现实,我认为与侯登科先生秉承的摄影理念是一种呼应和延续。
《俯瞰污染的大地》这组图片,是我5年前辞去主编,回归到一线任首席记者至今所做的40多篇环境影像调查报道中拣选的案例,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是严谨的环境问题调查报道,几乎每一篇报道都掷地有声,并持续产生影响。
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刘旻,她是一名文字调查记者,2年前,我们一起成立了致力于影像调查报道的“杰出工作室”,此后共同经历了诸多重大环境问题的调查,她的严谨的调查作风,和对文本的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使得我们对于重大新闻事件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调查和呈现,同时,更具建设性,为推动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得不说的是,这一张张影像背后,曾经见证着,我和我们的艰辛和遭遇。
为到达这些地方,我们足迹遍布艰险之地。
在青藏高原海拔5000米翻越雪山,车子滑向悬崖,我们只有等死;
在青藏高原海拔5200米冰河上行驶,车辆险些从裂开的冰面失事,零下几十度,只有死路一条;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车辆陷入沙漠、复而又陷入沼泽;
……
一次次险象环生,这些意外给人的是暂时的心惊肉跳,平复后,生成的是对自然的敬畏。
但,有些危险,来自于对真相的阻挠。
去年,我们在西部采访回来,不久,有个偏远的几乎没有信号的地方的被采访对象打来电话。
他问到 :你们没事吧?
我说:没事,怎么了?
他说:有人来找我,问你们来采访问了些什么?并且说,你们被抓了。
他说,听到我说没事,他这才明白了,他们想以此来逼我来污名你们。
有时在暗访时,我们被限制自由,我们被一路盯梢,被各种恐吓。
一个几次交锋后的对手后来成为我的朋友,他说,陈杰,我看你是个好人,别再做记者了,改行吧?
他说,听身边的人想利用各种恶毒的方法让你出意外,我听了都胆战心惊。
做记者久了,在一线做调查记者久了,遇见的奇事情,就多了。
我觉得,这些看得见的危险,反而让人觉得踏实,而,那些看不见的威胁,却是深渊。
如果说没有恐惧,那是说瞎话,我也是常人,人之常情。
但是,一个人,内心是可以有很大能量的。
一旦,真实是你的思维习惯,那么,外界施与的压力,会像锉刀一样,使你更加锋利。
我并不认为,我的境遇,是一个正常社会的生态。
所以,我经常为自己捏一把汗。
我确实担心那些被我鼓舞了的打算如我这般投入做影像调查记者的年轻人。
会有无数的挫折,在扑朔迷离的远途中迎候你,一点儿不浪漫。
但,这个职业意义于此,我只不过想做好而已。
主题阐述
一直以来,在国内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东北地区、沿江沿海贫困地区,为发展经济,不断承接着来自相对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给原本生态脆弱的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因对自然矿产的无序开采,违法开采,造成三江源生态危机。
本组专题,用航拍的形式,记录了以上地区的诸多典型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事件中的震撼人心的场景,以警示当下。
锡林郭勒草原污染
2018年8月4日,在一个上万平方米的大坑里,储满了高浓度碱卤和化工废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苏尼特碱业有限公司,将产内的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都排放到没有采取防渗处理的渗坑内,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等污染。
非法采矿危机长江源
2017年8月2日,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非法盗采点扎苏煤矿其中的一个山谷,从高处俯瞰,整个山谷满目疮痍。据调查,处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分布有41个亟待修复的矿点,大部分为非法矿点,目前这些矿点持续对地表草场、天然植被产生直接影响和破坏,并对长江、黄河、澜沧江造成污染。
排泥库污染
2019年9月9日,广西省德保县,被几座大山环抱的一家铝矿排泥库,因当地处于喀什特熔岩地貌,不适宜建设湿排法的尾矿库,该排泥库曾发生大规模渗漏,污染水源和农田。
被盗挖的乌兰哈达火山群
2018年8月3日,俯瞰被被盗挖后的严重毁坏的乌兰哈达火山。内蒙古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现今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喷发的火山地区。火山群总体呈北东和北西向串珠状展布,坐落30余座大小不一的火山,其中晚更新世17座,全新世3座,整体分布面积约260平方公里,是研究现代地壳活动性和火山资源、环境及灾害的天然“窗口”,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考察、地学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裂隙式火山等,国内少有、世界罕见。
碧水青山被毁灭式开采
2016年4月13日,四川省会东县满银沟铁矿,分布着多个露天开采的铁矿和选矿厂,尾矿库星罗棋布,侵蚀和污染着土地,并时常发生与农争夺着水源。
中华水塔的危机
2016年8月27日,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聚更乎矿区一处矿坑,过去违规开采的煤矿毁掉的大量的高原湿地和草甸。目前,青海省对该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主要是回填矿坑和覆土绿化。
赤泥库渗漏危机
2019年9月7日,广西省百色市,一家大型的氧化铝厂的两个巨型赤泥库尾矿坝,多年以来,两个尾矿坝频繁发生赤泥渗漏事件,给周边农田、村庄带来危害。
环评造假成为污染根源
2015年6月13日,福建省宁德市,当地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鼎信实业有限公司的湾坞镇14号码头附近,推土机将废渣填入一片芦苇荡。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17日的检测结果显示,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即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该样品汞超标达10倍。 据记者调查发现,该企业二期项目环评报告涉嫌造假。
青海湖周边的垃圾污染
2016年8月21日,青海湖边的一个未做防渗和覆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 记者环青海湖360公里调查发现,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青海湖沿湖垃圾处理成为难题:没有规范垃圾填埋场,垃圾随处填埋和倾倒,有的简易的垃圾填埋场形成的有毒的垃圾渗漏液汇入青海湖,对青海湖造成污染。
退缩的冰川
2016年9月30日,西藏自治区安多县,无人机飞至海拔6200米左右,俯瞰位长江源头海拔在5400米以上的姜古迪如冰川南侧冰川,科学家认为,因为水量补给不足和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退缩,近40年最大退缩距离超过1200米。姜古迪如冰川融化出万里长江第一滴水,流进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汇入长江中下游。
摄影师简介
现任《新京报》首席记者,极光视觉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
2003年11月参与创刊《新京报》,并先后任职摄影记者、视觉部副主编、主编。
2014年7月主动辞去主编职务,回归一线,任《新京报》首席记者。
2018年,创立《新京报》“杰出工作室”,从事融媒体报道和传播(新闻调查、纪实摄影、视频故事等)。
【相关阅读】
受难者的光荣 | 顾铮:“出”“入”之间的张力与“边缘”的意义——关于侯登科的摄影
受难者的光荣 | 李媚、于德水:苦难的价值——侯登科留给我们的启示
受难者的光荣 | 陈家琪:永远的过去——也算是对侯登科的一种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