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远去的“乡村戏班”
2021年04月16日 11:05
项目自述
刘莉《乡村戏班》
获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提名项目
川剧,原本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在近年却走入尴尬、难以生存的局面。随着文化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川剧的传承和发展都举步维艰。
时下仅存的草根戏班大都活跃在乡间,他们挑着简单的行头,拣个土坡用几块编织布搭起简陋的戏台,演出以及吃住便都在此。这些所谓的“角儿”,其实大多数都是些老头老太,他们在简陋的戏台上舞动长袖,除了微薄的收入,更多的,只是为了一份热爱。
在跟拍草根戏班的这十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民间艺人的艰辛。住所四处透风,吃食粗糙而随意,稻草铺就的大通铺,透着那么的凄凉和惆怅。
为了节约演出成本,每个演员都必须是全能型的多面手,不仅能唱、能跳、还得能拉能弹。演出时,依据个人的演出特长和剧本需要,他们通常要一人饰演几个角色,刚下台就又得忙着换装登台,稍有空闲的还得在戏台旁帮腔合声。
梦想与现实,在舞台上近的却是那么触手可及。一上妆,一亮相,尽情舞动,游刃有余,浓墨重彩的脸谱下,他们俨然就是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演尽着这世间的生旦净末丑,喜怒哀乐……
锣鼓胡琴高腔,唱不完忠义情仇悲喜交欢;眉目身段水袖,舞不尽繁花似锦盛世流年!这些为了梦想,苦苦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坚守者们,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尤其令人感动!这种寂寞而又清贫的坚守,它承载着的,也许就是一段历史一种传承即将消失的记忆!
当我一次次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时,一次又一次被他们所感动,他们犹如岩缝里的小草,在风雨飘摇中顽强挺立着,虽艰辛不易,但却依然笑对生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川剧的魅力,仿佛也感受到了草根戏班苦苦坚守的原因,感叹的同时对他们肃然起敬。
艺人们用他们的坚持、坚韧与坚守,苦苦维系着对川剧艺术的那份虔诚与热爱。浓墨重彩的脸谱之下,掩不住的却是那份川剧人对传统文化担当尽责的虔诚,体现着民间艺人对川剧艺术的清贫和坚守!在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今日,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坚韧的民间草根力量,才得以使川戏这种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世代传承。
专家点评
冯原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我想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一下纪实摄影和社会的相关性。实际上摄影把镜头对准了社会,其实也就等于它成了反映社会并介入和改造社会的一项工具。所以我觉得摄影家不仅是一个拍摄者,他/她应该成为一个社会行动者。也正是这个原因,我认为摄影其实成为了社会改良的一项工具。
我们今天来看,现实是很多样的,为什么我们的摄影家会把镜头对准某些现实,是因为这些现实有助于社会进步,我是这样看的。所以,有时候摄影家成为了一种社会状态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看到这位摄影家刘莉把镜头对准了一个应该说是非常传统的行业,可能也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行业。我们说传统文化正在遭受现代性的冲击之后,它还在一些边缘地区留存。所以这个现象,我想在一方面具有记录的力量,同时更多的是它唤醒了社会对它的一种关注。
我们也可以看到环保主义者把镜头对准了即将消失的植物和动物;传统文化的保育者们把镜头对准了即将消失的文化;语言学家也会把他们的研究对准即将消失的语言。其实这些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就是我们透过镜头拍摄这些对象,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一般反映,我们认为他们唤起了我们对现实的关注,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整个人类价值观、人类共同体的一种维护。
【相关阅读】
正
在
展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