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新  /  《红线区》

摄影师    董立新

拍摄时间  

拍摄地点  

作品简介

抚顺矿区是我国最老矿区之一,1901年开始开采,目前已进入百年老矿之列。
沉陷区这个触目惊心的名称,竟然是抚顺城市规划版图上一个颇有渊源的特殊区划。
2000年在榆林沉陷区里面发生了惊险一幕,几千平米的地面顷刻沉陷,十几间房屋遭受灭顶之灾。
在榆林沉陷区,极目望去,一片荒野高低不平,碎砖乱瓦满目苍一。沉陷的大坑已经填平,据说一些房子永远的埋在了坑里。
沉陷发生后,有关部门勘测确定该地区仍有大面积沉陷的可能,遂划定为红线危险区,红线区的长800米,宽150米,区内有居民121户,企业45户。
沉陷区的两边能拆的房子都拆了,残墙断壁间仍有房子,但是大都下陷几米,歪歪斜斜,房墙上裂缝形成的伤痕累累,没有人敢靠近这些房子,它们在红线区里的红线区。
沉陷区这个概念的缘起可以上溯到世纪之初,开采区上方的土地即为沉陷区,抚顺沉陷区的面积是不断的变化的,日伪时期实施掠夺性开采,开采范围大,沉陷区的面积也大,随着地下煤矿采量的减少,加上限制开采等原因,沉陷区有逐渐缩小趋势,目前,抚顺市划定沉陷区范围为10.9平方公里,这回榆林突发沉陷就是沉陷区范围内发生的。
沉陷区的形成主要是存在断裂带,而采煤又诱发了断裂带的断裂。
沉陷地和地下开采并生,平均每开采一米煤层,就会造成0.8米的地面沉陷。
我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沉陷区,随着拍摄的逐渐深入,我把红线区的范围扩大了,我认为是凡沉陷的地方都是危险的,所以统称为红线区。
资源的开采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这个被我们忽略太久的课题,如今在以极端的方式拷问我们。
沉陷依然在继续,拍摄不能停止。

评委点评

王璜生:董立新的《红线区》以活生生而不失黑色幽默的画面,呈现生活于资源耗尽枯竭,环境变化而恶劣危险之中的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引发了对环境、生态、资源、生存等综合问题的思考与反省。

刘立宏:对于生存环境保护为题材的作品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一段时期以来这样的题材,似乎有所淡化,作者贵在长期关注了抚顺“沉陷区”的环境状态。直面这些令人震惊的场景,是一种最朴素的语言,也是最具力量的表达。建议:较大场景的展现很好,仍需要更加细腻的内容和画面,让事件更饱满、更深入人心。

王 征:董立新的摄影项目《红线区》,一个完整的特定现象的整体呈现,很凝重,很具批判性,我们需要这样的文本。

李 媚:董立新让我们看到了资源过渡开发之后,民众生活环境令人吃惊的一面。面对这样的现实,难得作者以老实朴素的方式进行记录。在纪实观念发生变化的当下,董立新“红线区”的拍摄,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记录的方式仍然具有的力量与价值。希望董立新能够与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合作,使之具有更为广阔和丰富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