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晟  /  《中国式童年》

摄影师    苏晟

拍摄时间  

拍摄地点  

作品简介

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已经实行了三十个年头了,这三十年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在这期间,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的城镇中绝大多数的家庭关系也从“四世同堂”转变成了“三口之家”。此次摄影计划的“童年”要展现和讨论的就是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 “幸福的孩子”(在中国俗称“小皇帝”)。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寄托了全家人的期望,衣食无忧,拥有自己的房间,有数不清的玩具,受到良好的教育,几乎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然而,在当代中国,所有的成年人似乎都忙碌着,期望获得更多的钱,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些“幸福的孩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独自在家里,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同网络中虚拟的怪物战斗;同安静的娃娃说心里话;独自在纸上描绘自己的天马行空;独自在窗户旁想象天际外的山峰海洋……似乎这些孩子们也习惯了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也许只是在某一个瞬间,他们会突然有那么一点点孤单的感受吧。
我出生在1979年,是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我的童年和现在家庭里的独生子女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和小伙伴一起度过的,而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独处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同,现在的孩子似乎也很习惯一个人玩,或者通过网络交流却已经不习惯面对面的和小伙伴一起玩了,会觉得自己的空间受到破坏了。同时还有一点就是游戏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看到了一些危机。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我们拍的画片是一百单八将或是隋唐英雄人物,现在全是国外动漫画人物奥特曼等等。我拍摄的有个男孩子,全身上下穿的都是奥特曼,衣服、袜子、拖鞋、玩具全都是这个符号。当然我拍摄的这个独生子女群体并不能代表中国所有的独生子女的生活方式,应该说我所关注的是一个部分,是一个阶层下的独生子女生活形态。这一阶层就是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中国的中产阶层。这一阶层的“三口之家”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家庭关系较之过去变化最明显的群体,我希望走进这些家庭中,通过孩子的生活空间和样貌气质展现出这一中国社会发展中特有的现象。
计划生育政策在韩国和印度也曾经执行过,在之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一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但中国严格执行这一政策是时间最久、力度最大的,同时伴随着世界瞩目的经济腾飞。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中国可能也会逐步调整和放宽这一政策,因此我觉得在整个社会都在总结和关注“中国速度”的成绩时是不是也应该关注一下这一时期形成的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这些孩子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我不想判断,也不能判断,也许随着政策的调整这一现象不久也会消失,现在的这些孩子成年后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有的学者们认为“一个没有了兄弟姐妹、姨表姑舅的社会是一个非自然的社会,这种伦理残缺的生存环境必然造成人文生态的破坏,继而导致人的精神变异,变异首先从孩子身上开始。”我觉得我所关注的这个群体正是这一环境变异最剧烈、最典型的群体。至于对这些孩子的性格判断我不想用几个名词(诸如脆弱、自私、冷漠等等)来定义,那样是偏颇与主观的,也是不全面的。我只希望通过镜头来还原和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保留下这些鲜活的信息,留待时间来证明吧。

评委点评

蔡萌:苏晟的《中国式童年》,作为一组关注独生子女题材的摄影,其目前的拍摄已经初具基础,其作品有比较鲜明的类型学摄影特征。同样作为一名独生子女的一代人,作者在拍摄200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时,似乎带有某种自我的反思性情节在其中。关键是,他后面的计划如何能够将这个“中国”主题呈现得更充分?如何将这种类型学摄影方式,探讨得更加深入?以及如何将自独生子女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刻?似乎是作者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难题。

李波:取材敏锐独到,值得推荐。

杨小彦:独生子女的状况是一个问题,照片突显了这一问题背后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