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秋民  /  《和谐》

摄影师    谭秋民

拍摄时间  

拍摄地点  

作品简介

摄影师自述:
近十年来,我以自己生活的城市为原点,拍摄了大量本土住民题材的纪实影像,也获得了一些成绩。2015年开始,由于我经常往返于上海,看到了这座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前哨站所呈现出来的其它次线城市不具备的前沿性、聚合性和超验性,这些场景必然属于一个全新时代,那么传统纪实摄影在面对客体世界的斗转星移,是否也要作出应变的姿态?最近几届“侯登科”纪实奖的评选结果让我看到,关怀人类、关注社会和时代,是纪实摄影永恒不变的精神内核,从这个原点出发,任何个体化的表现方式都是灵魂的舞蹈,无论传统的摄影框架是否被突破,都是殊途同归,我想,这也是侯登科先生所乐见的。当我想明白这个问题,我对“宜家商城”这个题材内容的创作就有了全新的想法。
在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把一台开启工作模式的相机“随意”地放在现场中的某个位置,然后通过手机软件对相机进行操控,捕捉那些出现在宜家商城中的形形色色人物,他们的状态真实、自然、放松、自由,商场空间俨然成为一个现实版的“家”的剧场。但同时,我又让自己置身其中,使原本就有些荒诞的场景变得更加荒诞。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产品为我的“偷拍”提供了辅助,科技的发明创造在这里成为一件隐秘的工具。我以自身形象的反复介入,将自己变身为 “悄然入侵者”的符号,代表科技手段的无处不在,也代表那些对传统关系产生改变和影响的未知因素。这种兼具行为艺术特征的创作,是我在摄影方式上寻求的“变”,但最终指向的是纪实摄影精神内核的“不变”。我想提出,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商业和科技对人类的物化、公共空间与个体空间的界限在模糊、新的潜在因素演变着“家”的意义……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关切的话题。

评委点评

张献民:老大爷使用偷拍拍自己与在宜家休息的人们,很讽刺。老大爷还一直穿一件“名牌”体恤。此系列也提醒了拍摄的道德问题,就此系列采取的具体方法,我个人认为没有道德问题。
黎朗:摄影师以轻松诙谐的另类拍摄方式,记录了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商业和科技对人的驯化、公共空间与个体空间边界的模糊、我和他者之间不稳定的关系。同时,也提出了纪实的不确定性。
顾铮:一般意义上的纪实摄影的画面获取都是摄影者通过取景框(屏)做出画面和构图的决定。而谭秋民的《和谐》系列,以宜家家居的居室“样板房”为对象,为作为消费者的人(包括他自己)的表演舞台,通过软件设置的方式来掌控画面的取舍和对消费者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的记录,以此录取置身于宜家倡导的消费生活空间里的被宜家空间所激发、诱发的“众生相”。当然,这是一种通过事后画面选择的掌控,但其客观性程度因为在人为化程度上对于拍摄手法上的科技手段的让渡,使得《和谐》的“真实性”程度在表面上看有了更“可信”的展现。作为观念色彩明显的纪实探索,这部作品同时也因为其具返身性的拍摄者的现场自我植入和不留痕迹的表演,而使得《和谐》系列的伦理空间(困境)得以打开,也令纪实摄影的定义边界得以开示,由此更带来了反思纪实摄影的契机,而这至少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方面。
郑梓煜:宜家商场里坐卧起居的众生相不时成为社交网络调侃甚至挞伐的现象,事实上成就宜家商业帝国的不仅仅是作为物件的家具,而是它致力于营造的空间样板所代表的生活美学与未来憧憬。商场提供的模拟生活空间,其运作本身就预设了顾客的体验和参与。谭秋民在每一个精心框取的“生活”场景里将自己置入其中,在其他人毫无察觉时以自己的现身干涉了现场,却又逻辑自洽地完成了在家居商场“扮演生活”这一场景设定。这挑战了我们对“纪实摄影”的惯常期待,相比那些置身事外号并且暗含着道德批判的照片,这种因势利导的即兴表演以“和谐”之名揭示了现代生活无处不在的“表演性”,一种被现代商业所塑造却浑然不觉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