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家点评汇集

2019年10月12日 15:00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第二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于2009年展开评选。下为部分评委专家对部分参与摄影师的作品点评。

一、评委

崔卫平、李媚、顾铮、晋永权、杨小彦

 

二、评语

1、获奖

(1)张立洁                            

参选作品:《SARS背影——非典后遗症人群纪实》

专家点评:

a.崔卫平

       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关注社会痛点,技术上也成熟。

b.李  媚

       张立洁的作品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切入了社会存在在带有创作性的题目。而且,张立洁的拍摄在不断的进步,使得其影像语言趋于成熟。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张立洁为这些拍摄对象争取社会帮助所做的努力,这是纪实摄影的力量与道义所在。

c.顾  铮

       抵抗遗忘,揭示被遮蔽的现实,值得支持。

d.晋永权

       关注、关怀,坚守纪实摄影的底色。

e.杨小彦

       “非典后遗症”本身就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现象,经摄影者的追踪与揭示而引起社会关注,本身就显示了摄影的力量。基于此,张立洁的“非典后遗症患者”理应获得奖项。

 

(2)张  晓

参选作品:《中国的海岸线》 

专家点评:

a.崔卫平

       成熟、独立的影像语言,传达多元、含混的价值取向。

b.顾  铮

       选题独到,有成熟的语言风格,值得期待。

c.晋永权

       成熟、独立的影像语言,传达多元、含混的价值取向。

d.杨小彦

       一种年轻的、略显荒诞的、隐而未露的伤感,使得张晓的观看具有一种当下性,这种当下性是对通过镜头观察社会的一种有意义的推动。

 

2、提名

(1)严  明

 参选作品:《我的码头》   

专家点评:

a.影像结实,语言完成度好,是一种带有痛感的个人经验的影像呈现。

b.类此组影像情绪统一,语言凝练,于外在的世界折射出自己内心的印记。是一组相当成熟的作品。

 

(2)朱  强

参选作品:《江湖》 

专家点评:

a.朱强是第一届就参评的作者,本次参评作品更进了一步。学杂技的孩子在过去有几位摄影家曾经拍摄过,但是朱强的语言以及拍摄视点与前者显然有明显的区别。从语言上看,朱强的影像更具有个性,从视点上看,朱强的拍摄与对象更为亲近与平等。拍摄中体现出的童心与平等的姿态尤为可贵。希望朱强坚持追踪拍摄,并且希望其中有更为深入的个案。

 

(3)宁舟浩

参选作品:《干部、单位和机关》 

专家点评:

a.题材选择有意味,但尚不足以把握这类题材。对于官场政治生态还缺乏直接的感受,拍摄也欠缺,因而语言混杂,甚至冲突,照片多有拼凑之感。

 

3、入围

(1)王  敦

参选作品: 《第七街》

专家点评:                            

a.类似拍摄较为常见,所以,集中一条街的长时间拍摄,如何在观看上有所突破,如何形成一种有力量的视觉观点,就成为一个难点。摄影者应该在这方面再下功夫,深入研究。

 

(2)木  格

参选作品:《默片之回家—关于长江三峡人民的生活图景》 

专家点评:                    

a.图片是有温度的,因为景色与个人记忆有关。不过我个人认为,作者似乎应该思考一下图像的力量问题,以期增进对三峡现状的认识。目前看作品是很有基础的,但还应该更结实……

 

(3)日  越

参选作品:《新人类的节日》  

专家点评:                         

a.“新人类”是一个少被关注的群体,这使拍摄者的“内容”引人注目,但如何深入这一群体,更深广地呈现新生代与上辈人有异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情感,就成为考验拍摄者的一道难题。希望作者能继续这一主题,以期有更成熟的视觉呈现。

 

(4)刘劲勋 

参选作品:《苏菲的高原》 

专家点评:                          

a.看图片时顿进想起王征,但细辨之下,刘劲勋的西海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心,与王征在信仰态度的表达或图像风格上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差异,体现了新一代看待信仰,应该有的个体的新鲜经验,因此形成刘的“西海固”的力量。但似乎应该更结实……

 

(5)齐  鸿

参选作品:《齐鸿1988-2009成都》 

专家点评:                       

a.纪录是有深度的,也有个人温度。但摄影者一直徘徊在客观与主观之间,有所摇摆,这无疑影响到作品的视觉效应的呈现,对风格的成型也自然产生更高的要求。

 

(6)王培权

参选作品:《廊桥》 

专家点评:                             

a.对于地区文化遗产的摄影考察,体现了一种带有抢救性的文化意识,作者的图像基础也尚好。这一类的拍摄应该严格按照田野调查的工作规范进行,应该是一种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摄影工作。

 

(7)阿  音

参选作品:《中国游牧蒙古人》   

专家点评:                             

a.作者勤奋、用力,但显然,对影像人类学的历史还缺乏了解。如果多看一些1980年代以后后现代人类学界对柯蒂斯《北美印第安人》拍摄团队行为的反思,可能就会改变自己目前的做法。

 

(8)旷惠民

参选作品:《岜沙苗寨二十年变迁》  

专家点评:                            

a.把异地民俗表演当成了民俗本身。作者20年的成果里,居然看不出一丝坦荡的记录。需要追问的是:一个游客的摄影之路到底能走多远?

 

(9)朱贤龙

参选作品:《一个建筑工长的民工影像》 

专家点评:  

a.没有职业上的投机迎合,大量的直接摄影,证据影像,这种拍摄行为本身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