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家点评汇集

2019年10月12日 14:51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于2013年展开评选。下为部分评委专家对部分参与摄影师的作品点评。

一、评委

王璜生、刘立宏、顾铮、王征、李媚

 

二、评语

1、获奖

(1)李政德

参选作品:《新国人》

专家点评:                            

a.王璜生

       李政德的《新国人》,用一种轻松而冷峻的镜头记录了生活在浮华现实之中的国人百态,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新国人”类的丰富嘴脸和灵魂,“欢乐至死”、“醉生梦死”似乎成为了某些群族的生活及精神乐园的代名词。

b.刘立宏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作者所关注的所谓上层的人群是在纪实摄影中较少展现的一个视角。作品贵在作者并没有猎奇于所谓上层人群的生活姿态,而是,平行地观察、展现,高端场所中的不同阶层的人们。在作者的眼中,没有层次的高低,只有角色的不同。

c.顾  铮

       李政德的新国人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身处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的千姿百态。这是一部更大的正剧中的悲喜剧。期待他的作品在探索人性方面更具穿透力,更具反思。

d.李  媚

       李政德用7年多时间积累的这些新国人图像,像是一幕幕浮华荒诞的闹剧,在这场闹剧中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群一一亮相,直接、鲜明,同时似乎还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味。这些图像因为历史以来这个阶层图像的缺席而显得珍贵。从图像的表达上,也能够体现作者所具有的能力。这些图像与刘铮的国人,共同形成了国人面貌的一部分。

 

(2)董立新

参选作品:《红线区》

专家点评:                            

a.王璜生

       董立新的《红线区》以活生生而不失黑色幽默的画面,呈现生活于资源耗尽枯竭,环境变化而恶劣危险之中的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引发了对环境、生态、资源、生存等综合问题的思考与反省。

b.刘立宏

       对于生存环境保护为题材的作品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一段时期以来这样的题材,似乎有所淡化,作者贵在长期关注了抚顺“沉陷区”的环境状态。直面这些令人震惊的场景,是一种最朴素的语言,也是最具力量的表达。建议:较大场景的展现很好,仍需要更加细腻的内容和画面,让事件更饱满、更深入人心。

c.王  征

       董立新的摄影项目《红线区》,一个完整的特定现象的整体呈现,很凝重,很具批判性,我们需要这样的文本。

d.李  媚

       董立新让我们看到了资源过渡开发之后,民众生活环境令人吃惊的一面。面对这样的现实,难得作者以老实朴素的方式进行记录。在纪实观念发生变化的当下,董立新“红线区”的拍摄,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记录的方式仍然具有的力量与价值。希望董立新能够与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合作,使之具有更为广阔和丰富的视野。

 

(3)徐慧芳

参选作品:《大学城》

专家点评:                           

a.王璜生

       徐慧芳《大学城》,用“大而空”场面感的镜头,隐喻式地诘问着“大学之大,非大楼也”,呈现了当下中国教育的种种耐人寻味的问题,包括“空大”的教育理念、“空大”的政绩观、“空大”的人性观和文化观等。

b.刘立宏

       能够以极尽广阔、冷峻的校园景观来观照当下教育体制与具体现状的关系。从作者自身的身份出发拍摄带有具体需求指向的照片。这些“空而大”的场景,更多记录的是不断被扩大的招生比例。建议:接下来的深入与内容的拓展,不能仅仅是各个地区的学校环境的重复。

c.顾  铮

       徐惠芳的《大学城》系列,展示了中国大学校园的无人风景。这是带有问题意识的景观摄影,以校园景观本身的空洞、冷漠和乏味揭示了建筑和校园景观的背后和里面所隐藏的人文危机。

 

2、提名

(1)冯海军  

参选作品:《话语中国》

专家点评:                          

a.王璜生

       冯海军《话语中国》,以多棱镜记录和折射了从官方到民间,从历史到当下,从乡间到大都市、从个人的私密空间到公共的隐秘场所等,中国人的话语视觉方式,而这样的视觉话语恰恰构成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b.李  媚

       冯海军的“话语中国”在长时间持续的关注与记录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大量图档。“话语中国”是一个非常好且具有敏锐度的对中国当代社会观察的切入点。虽然没有最终获奖,但是,衷心希望作者能够不懈地坚持下去,“话语中国”价值在于视野的宽度及时间的长度。积累多年必定成为一本当代史中重要的文献。

 

(2)欧阳世忠

参选作品:《江南水乡》

专家点评:                          

a.王璜生

       欧阳世忠以彷徨迷茫的镜头,在有意无意间捕捉着现代人《丢失的灵魂》,令人仿佛看到本雅明所看到的现代城市中“游走者”用游走的镜头记录下的“游走”着的灵魂。

b.王  征

       欧阳世忠的摄影项目《丢失的灵魂》,拍得自然松弛,意味十足,像是在现实中偶然提取的切片,实际是他非常仔细累积起来的外化心像,神秘且多义。

 

(3)郑  川

参选作品:《异 化》 

专家点评:                          

a.刘立宏

       作者能够长期、大范围地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各个地区出现的怪异的建筑,并持有如此严谨的拍摄方式,是我们需要鼓励的一种态度。也正是这种广度才能让这些异化了的建筑产生语言。

b.顾  铮

       郑川所呈现的中国城市景观,既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建筑师对于当代中国建筑的美学批判,也显示他作为摄影家对于奇观化的公共景观所持的美学立场。

 

(4)占有兵

参选作品《打工——制造业农民工生活实录

专家点评:                             

a.刘立宏

       不具体地说小人物的事件,因为小人物已然在茫茫人海之中。他们是这个时代中渺小的一粒尘埃,这是作者表现手法的独到之处。在宏大的场景中、在不断的重复中表现如蚁般的小人物的生活状态。

b.李  媚

       持续不断地、从个体体验出发的观察对流水线上的打工者生活进行了较为多面与细节性的记录,同时,在这些图像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来自于作者自己打工经历的内部观察。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拍摄相比,这批图片应该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关于打工者生活最为丰富的记录之一。从申报的资料看,作者准备增加跟踪个体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补充。

 

(5)李  伟

参选作品:《大地》 

专家点评:                              

a.顾  铮

       李伟对于草原环境之中的少数民族生存状态的刻划,既有深入的细节再现,又有开阔的宏观描述,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叙事,使得作品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6)郑福利

参选作品:《永青计划 》

专家点评:                            

a.顾  铮

       郑福利的作品尝试以复调手法呈现个体记忆,使之显得更为饱满、丰富,获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努力值得肯定。

 

(7)黎  明 

参选作品:《后三峡》

专家点评:                           

a.王  征

       黎明的摄影项目《家园》,着手于人与自然的变化关系,把人对自然的改造结果与他内心的深层思虑关联在一块,呈现着强大的人造空间对人的某种侵蚀和异化,这种迷离、生涩、无奈的对应关系,却又是黎明个人化的自观式陈述。它排斥了一般公知对三峡的认知,从一个特定的生长在三峡的个体角度,把他的惶恐、焦虑、愤懑与那些对家乡无法言说的复杂意象,物化成多义的奇特视觉表达出来,应该说整体的呈现力非常充分。影像语言也生动连贯,大空间小结像的应用,把各种形制关系的联系与冲突进行了准确刻画。正如黎明所说:“这些看似冰冷的景观,其实是我们的故土,我们的家园……我们迷失了世界,迷失了自我,精神家园一片荒芜”。 

 

(8)苏杰浩

参选作品:《无题 Untitled》

专家点评:                           

a.王  征

       苏杰浩的摄影项目《无题 Untitled》,是他游荡于中国许多二三线城市周边的阶段性的旅行视觉集成,充满了视觉隐喻和内观式的语义结构,在这里,人与家园、环境、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家国变迁与个体命运的不确定感,都以主观化的美学视觉地志,被苏杰浩个人所纪念着,而且这种的纪念是小心翼翼的,并不张扬却剔除着经典化的视觉方式,整体氛围朴素凝重并具有仪式感和内在的私密性。他似乎对土地更怀有某种爱意,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细节变化保有更大的好奇心,似乎是在在久观中体会对象的优美感与崇高感,以达到与自己内心特定情绪的平衡与通达。他这样的作品,在一般观者面前多少显得有些晦涩,但在苏杰浩眼里也许这样的阻隔,却是他通向形而上路径的某种语言方式,这里的风景已经不是原本的风景,显然是需要内观后进入想象的风景。

 

(9)扎西罗丹 

参选作品:《静静的硕多岗河》 

专家点评:                           

a.王  征

       扎西罗丹的摄影项目《静静的硕多岗河》,源自于他对故乡极具情感化的表达愿望,是一个来自于藏族族群内部成员的深度言说。扎西罗丹就生长在硕多岗河边,他和这里的人们一样的敬畏神灵与自然,他熟知并懂得这里的一切,因此他所陈述的故乡、言说的同胞既深厚又庄严,视觉上很节制、很有分寸感,色彩处理自然稳定,如同香格里拉的词语意义,把他内在的精神向度呈现地非常丰富。

 

(10)邢志昊  

参选作品:《雨》

专家点评:                           

a.李  媚

       邢志昊的作品叙述了女儿从出生到18岁的生命岁月,令我深深感动。我们的摄影不缺宏大叙事,不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缺乏的是关于个体的、自身的、平凡而琐碎的、每一天的漫长投入与关注。这是一个父亲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这个礼物所凝聚的父爱,诠释了摄影于个人与日常生活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