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家点评汇集

2019年10月12日 14:55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第三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于2011年展开评选。下为部分评委专家对部分参与摄影师的作品点评。

一、评委

蔡萌、顾铮、李波、李媚、杨小彦

 

二、评语

1、获奖

(1)骆  丹

参选作品:《素歌——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基督徒》

专家点评:                            

a.蔡  萌

       骆丹的《素歌——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基督徒》,用一种近乎古典的、充满仪式化的古典摄影工艺(湿法火棉胶玻璃板),和人类学的摄影手法,记录下一个几千年生活在云南大山里的充满信仰族群即将发生巨大变迁之前的人文影像。作者试图在这些影像中追求一种“纯净而美好的生命之光照亮我们内心的幽暗”。而这种纯净和美好的生命之光在我看来,是一种对摄影趣味的探讨,以及一种来自宁静、理性和冷静的观察与凝视,在这个意义上讲,骆丹的摄影似乎已经触摸到了。

b.顾  铮

       弥散着宗教气氛的人文纪实。

c.李  波

       用古老的摄影术再现朴素、纯净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是探索摄影技术、摄影语言、摄影题材之间关系的有益尝试。

d.李  媚

       骆丹近几年所三个拍摄题目,都以较高水准成为标杆。素歌是骆丹从摄影进入到信仰生命的跨跃。同时,在摄影方式与内容的高度融合中,使古典获得当代意义。

e.杨小彦

       品相与对象的高度一致。恢复与提升了摄影本身的魅力,让图像本身发光闪烁。

 

(2)严  明 

参选作品:《大国志》 

专家点评:                           

a.蔡  萌

       严明的《大国志》,延续了作者之前的影像风格,也拓展了其之前的拍摄范围。作者从之前的对长江流域变迁的拍摄,转入到将一种更为广阔的地理范围作为背景的观察,观察一种生命个体在其中的所在和状态。在这个状态探寻的过程中,作者试图将一种更为复杂微妙的个人心态释放出来,融入到某种大国风物之中。

b.顾  铮

       全景式地呈现一个国家的特殊氛围,发现日常中的非常。

c.李  波

       类似的拍摄手法的作品中,严明做得最到位。在眼睛的刺痛中,这些照片让观众有被击中后脑勺的效果。

d.李  媚

       具有痛感的图像,切实表达了一种中国心境与国情。

e.杨小彦

       在观看中呈现着一种冷静,在冷静中夹杂着无言的伤感。

 

(3)朱  强

参选作品:《江湖》 

专家点评:                             

a.蔡  萌

       朱强的《江湖》,属于比较老实、传统的纪实摄影风格。作者具备了比较充分和扎实地对一个群体的描述和记录的能力。从材料的准备来看,作者对这一主题的拍摄,下了足够大的功夫,且能够比较全面、多元的对该主题进行记录。推荐入围。

b.李  媚

       朱强以一个专题申请了三届侯奖,至少说明了他这六年的时间都在关注一个题材的拍摄。这种深入的观察与传统纪实方式,是侯登科奖所坚持的价值之一。

c.杨小彦

       边缘生活的深度呈现!作者一直在关注一个边缘群体,持之以恒,显示了摄影的力量。

 

2、提名

(1)陈  哲

参选作品:《蜜蜂》 

专家点评:                           

a.蔡  萌

       陈哲的《蜜蜂:为了生命,抵押生命》是在过去的一年中(2010-2011年),她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郑州、云南、深圳、广州等城市拍摄的。《蜜蜂》在主题的选择上与其之前的作品《可承受的》,有密切关系。这两组作品都是对现实都市中,内心遭受强烈扭曲的青年人群痛苦体验的摄影表达。如果说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则在于,拍摄《蜜蜂》时,作者已经开始摆脱了之前对自身体验的纪录,更多的转向与其有相同经验人群的影像描述,转向一种关于他人之痛的关注。由于作者与被拍摄者之间有相同的经历,使得这组作品有中有种自我反思的深刻体验,而并非简单的纪录。在影像处理方面,作者也处理得比较节制,没有拖沓、罗嗦之感,且其变化也更加丰富。重要的是,《蜜蜂》中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般的人道关怀。

b.顾  铮

       把疼痛与创伤视觉化,图像有力。

c.李  波

       画面内容让人窒息的不可控与作者对画面的控制和形成强烈的反差。一组题材和手法都小有突破的作品。

 

(2)苏  晟

参选作品:《中国式童年》 

专家点评:                           

a.蔡  萌

       苏晟的《中国式童年》,作为一组关注独生子女题材的摄影,其目前的拍摄已经初具基础,其作品有比较鲜明的类型学摄影特征。同样作为一名独生子女的一代人,作者在拍摄200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时,似乎带有某种自我的反思性情节在其中。关键是,他后面的计划如何能够将这个“中国”主题呈现得更充分?如何将这种类型学摄影方式,探讨得更加深入?以及如何将自独生子女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刻?似乎是作者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难题。

b.李  波

       取材敏锐独到,值得推荐。

c.杨小彦

       独生子女的状况是一个问题,照片突显了这一问题背后的孤独与无奈!

 

(3)苏呷此色

参选作品:《布拖彝人》

专家点评:                        

a.蔡  萌

       苏呷此色的《布拖彝人》,从其作品目前的状态看,已经相当深入、细致,且其中的部分影像控制得很有力度。作为彝族摄影师而言,苏呷此色的这组作品带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从而使其消解了之前很多人拍摄此类题材的猎奇性观看。作为一组比较中规中矩的纪实摄影,我推荐他的这组作品入围本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的提名名单。

b.李  媚

       作为一个80后的作者,将目光关注于自己本民族的生活,值得提倡与鼓励。并且图像较之许多摄影师对于彝族人的拍摄,要自然生动。

 

(4)游  莉

参选作品:《喀什噶尔》

专家点评:                          

a.蔡  萌

       如果抛开7.5事件作为背景,游莉的《喀什噶尔》是一组画面干净、情结单纯、结构自然,且带有超出我们想象的迷人影像。但正是由于7.5事件的发生,使得这组作品开始显得具有某种问题意识,更增加了其拍摄的难度。也许是在摄影师的某种女性气质的作用下,使得这些影像具备了温情。这种温情,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尊严、宽容和谅解。更看到了她未来发展的潜质与可能。

b.顾  铮

       呈现出了中国边地的特殊性,另外,值得鼓励的是声画结合的尝试。

 

(5)郑  川 

参选作品:《异乡的穆斯林》

专家点评:                            

a.顾  铮

       以有力精准的语言呈现来到城市的穆斯林的独特文化坚持。

 

(6)李颀拯

参选作品:《活着》

专家点评:                           

a.李  波

       另一组关于农民工的报道,一个在中国当代社会始终在讨论和关注主题,在摄影方面曾经很热门,但是少有深入的主题。这组作品已经有了深入的观察、关切的视角和比较准确的视觉语言表述,值得资助。

b.李  媚

       作者对农民工的关注,既有时间的长度,也有地域的广度。

 

(7)黎  明

参选作品:《<家园>——新纪实景观摄影》

专家点评:                          

a.李  波      

       另外一组关于“三峡”的作品,与刘珂的画面感觉如此相似,但是更加诡异,对画面和主题之间的阐述更加理性。也许是“三峡”的现实就是如此超现实。 

b.杨小彦

       空灵的家园,让人纠结、让人怅然而无语。

 

(8)冯海军

参选作品:《话语中国》

专家点评:                          

a.李  波

       一组切入题材准确,具有社会文献意义,体现文字与影像之间奇妙关系的作品。具有题材的可持续性和深广的社会意义,值得期待和关注。

 

3、入围

(1)杭鸣峙

参选作品:《公望》

专家点评:                           

a.蔡  萌

       杭鸣峙的《公望》,作者采用景观摄影的方式,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典中的经典,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作为视觉参照文本;并通过摄影的方式,对富春江沿岸的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自然景观的破坏进行全景式纪录,借此反思和批判当下的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同时,更引申出当下中国人在如何跟自身传统建立关系的时候,所面临的心理焦虑和视觉困境。

 

(2)李宇宁

参选作品:《微光——似水流年》

专家点评:                          

a.蔡  萌

       李宇宁的《微光》,叙事的线索比较完整、对影像节奏的把握和控制较好。作者用一种细致入微的方式,对一批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女兵的军队生活进行详细的记录。从新兵入伍直道退伍,一条鲜明的时间线索贯穿始终。除此之外,在李宇宁的照片中时而会出现一种浓厚的人情味色彩。而这种人情味,在表现这一特殊的青年群体时,会超越作者所追求的“我将视线直接对准她们的内心,展示她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以探求一个真实的内在。”

 

(3)李政德

参选作品:《看不见的城市》

专家点评:                         

a.蔡  萌

       李政德的《看不见的城市》,属于景观摄影。作者在用一种与其所在城市(深圳)拉开一定距离的方式,重新关照这个处于不断变动中的城市景观。由于,其作品大都在夜间拍摄,且作者所使用的慢门曝光,使得城市的浮华夜色,充满荒诞之感。稍有不足之处则在于,整个作品的影像语言叙述得不够简洁。

 

(4)任建军

参选作品:《青海省江河源人文自然生态的变化》 

专家点评:                           

a.蔡  萌

       任建军《青海省江河源人文自然生态的变化》,是一组看起来有发展潜质的纪实摄影作品,虽然作者在影像语言的控制力上,有时会显得有些矛盾和纠结。这种复杂性可能来自作者与被摄者间的关系尺度把握并不清晰、明确。更可能来自作者试图赋予这组作品太多的功能和意义。

 

(5)孙彦初

参选作品:《沉迷-OBSESSE》

专家点评:                           

a.蔡  萌

       孙彦初的《沉迷-obessese》作为一组关照自我内心的纪实摄影,括号或称私摄影,很好的表达了作者对一个充满诱惑、恐惧、迷乱、安葬甚至是不堪现实的看法。作者在叫嚷着对自我发问的同时,将内心对社会的感受传递了出来。

b.顾  铮

       用影像构筑的独特的个人世界。

c.李  媚

       具有个性化的图像以及具有个人态度的现实观察,个人化的对于摄影的理解。

 

(6)孙旻焱

参选作品:《城市B面的风景》 

专家点评:                           

a.蔡  萌

       孙旻焱《城市B面的风景》,触碰到了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开始让人麻木了的话题。作者在表现这个题材的时候,将个人的经验、反思和批判融入其中,虽然在影像语言上稍有不足之处,但总体尚可。作为一个具有可以持续拍摄的项目,我提名它。

 

(7)唐浩武

参选作品:《农民工》

专家点评:                          

a.蔡  萌

       唐浩武的《农民工》,作为一组关注中国城市现实中最底层群体的纪实摄影,中规中矩。作者在作品结构、影像节奏,以及对被摄群体的深度体验方面都投入了很大功夫,并体现出很强的能力。有鉴于此,提名他入围。

 

(8)魏  壁

参选作品:《□□□□□□.□.□□—□.□》

专家点评:                          

a.蔡  萌

       魏壁的《□□□□□□.□.□□—□.□》是一组带有个人自传或自述性的摄影。如果说,纪实摄影一直在探讨所谓真实性的话。那么,作为一组完全由事后搬演再现出来的摄影,魏壁在《□□□□□□.□.□□—□.□》中,为我们展现出来的真实,似乎比纯粹来自客观记录的摄影,更真实。

 

(9)吴  胜

参选作品:《长沙》

专家点评:                          

a.蔡  萌

       吴胜的《长沙》作者似乎沉浸在一种森山大道的影像趣味之中,并将其套用在长沙这个城市现场,且完全没有做作之感。但这种影像的趣味和风格也许既是其优点,也是需要警惕的。关键在于作者如何在这两者间找到自己的风格。比较让人满意的是,作者对城市感受的捕捉和表达,已经体现出了他的能力。因此,我推荐他入围。

 

(10)塔  可

参选作品:《诗山河考》

专家点评:

a.蔡  萌

       塔可的《诗山河考》,以《诗经》中的经典篇章描写的地域、情景和意境为线索和参照,在中国的社会现场和自然景观当中寻找一种失落的优雅、迷人的情绪。这种情绪不仅会体现出当下中国人在如何跟自身传统建立关系的时候,所面临的心理焦虑和视觉困境;更体现为一种发自心底的对现实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在很多的时候,要比那些以为记录现实的纪实摄影来的更加深刻。

b.李  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的联系之间挖掘题材,值得鼓励。

 

(11)张晓明 

参选作品:《向北 2005-2011》

专家点评:

a.蔡  萌

       张晓明的《向北2005—2011》,带有一种人类学摄影的特征。作者能够比较深入的进入被摄者的生活,进而将其中的细节抓住。从目前的这各阶段的作品状况看,其结构已经相对的比较完整,且作者对影像的控制能力较强,影像感觉也很好。《向北》作为主题虽然有些宽泛,但应该并不妨碍作者对其深入和延伸。

 

(12)邸晋军

参选作品:《青年》

专家点评:

a.顾  铮

       深入探索了肖像摄影的可能性,高超的湿版技法。

 

(13)顾  翔

参选作品:《关于上海城市之中人的现实生存,精神状况的记录》

专家点评:

a.顾  铮

       关注城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形式上较统一。

 

(14)韩  超

参选作品:《今宵请你多珍重》 

专家点评:

a.顾  铮

       浓密的私人感情的私摄影,非当事人不可为。

 

(15)贾  朔

参选作品:《被遗忘的英雄》

专家点评:

a.顾  铮

       追寻一段为人遗忘的历史的努力。

b.杨小彦

       当大家都已健忘1979年那一场战争的悲剧时,贾朔却顽强地让这悲剧嵌入我们的回忆中。

 

(16)旷惠民

参选作品:《 毛泽东故乡人

专家点评:

a.顾  铮

       较强烈地呈现了毛泽东在今天的存在。

b.李  媚

       长期关注自己生活地区的状态,值得提倡。

 

(17)刘  珂

参选作品:《平湖》 

专家点评:

a.顾  铮

       游走于纪实与表现的边界所在。

b.李  波

       以超现实的、梦游般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对于三峡难以用文字描述的追忆、哀愁和伤痛。

 

(18)王昕伟

参选作品:《广州》

专家点评:

a.顾  铮

       有关广州的独到的观察。

b.李  波

       广州城市的战栗的暗部,表现得比较到位。

 

(19)徐  平

参选作品:《老龄化城市后的上海》

专家点评:

a.顾  铮

       从老龄化这个角度看城市,切入点独特,问题意识强烈。

 

(20)周海生 

参选作品: 《一种状态》

专家点评:

a.顾  铮

       把对物的记录与记录时代真相相结合,其拼贴方式也是对传统纪实的突破尝试。

 

(21)刘  磊

参选作品:《我的村子》

专家点评:

a.李  波

       难得的农村题材作品,手法看似不新,但是运用得准确恰当,加上切近和细密的观察,现实的农村、农村的变化以及农村中人与人的关系跃然再现。作者不急于表现自己的观点,但是给观者留下更多的阐释空间。

 

(22)郭安义

参选作品:《灰色记忆》

专家点评:

a.李  媚

       在类似环境主题的图片中,相对有较强的图像能力。

 

(23)赵荣生 

参选作品:《天鹅之殇》

专家点评:

a.杨小彦

       关注动物的悲剧就是关注人本身。动物是生命、是对象,不是宠物!

 

(24)张立洁

参选作品:《中国病人Ⅱ——罕见病人群(THE RARE)》

专家点评:

a.杨小彦

       观看是需要勇气的,张立洁的影像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他上次已获奖,这一次……。

 

(25)延  婧 

参选作品:《小火车之恋》

专家点评:

a.杨小彦

       小火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工业符号,突显了一种变化背后的叹息,但我们什么也挽留不了……。